寓意於燈籠上,我們倚著光明寫字作畫
三寶神明用品V.S.角斯角斯
Text / Photo 劉秝緁
2019年的夏天,[艋舺拼場]邀請位於艋舺的傳統產業與年輕創作者,在看似同領域卻不盡相同的創作方式下,各自提出絕活來與彼此交會。首波讓明燈來照路,由手寫燈籠著名的三寶神明用品-馬唯庭,與畫神魔鬼怪的插畫家角斯,以畫筆獻技,共同在燈籠上譜出不同世代的風景。
人們在燈籠上寫字,不論國泰民安,還是風調雨順,從原本純粹的照明功能,因字而增添了神聖,渴望被神明看見後心願成真。同時,高掛著的燈籠也具有識別功能,從民俗活動到廟宇裝飾,都是重要的象徵。而用台語唸,燈與「丁」同音,點燈也有添丁、人丁興旺之意。燈籠的光明與吉祥,點亮了人民的希望,隨著時代演進,燈籠現在還常作為店的招牌,更是東方意象的表徵。
.
不可取代的魅力和新的延續
三寶神明用品在艋舺經營三十多年,以信仰為引、為神明寫字,當家寫手廖于萱為艋舺三大廟-青山宮所開發的字體,擁有識度高的細膩與典雅、寫起來比一般字體耗費兩倍的時間,在一年一度「青山祭」時,最多要寫到80顆燈籠的字。需求大、耗時長,為什麼還要堅持重新設計字體呢?廖于萱說:「神明是無形的靈,心裡在想這個問題時,自然而然就有靈感了。」字體使用了二十多年,獻上最大的敬意讓神明開心,就是手寫燈籠最神聖不可取代的魅力吧!而因為一次意外,廖于萱將手寫的技能,交給了當時24歲的女兒馬唯庭接班,傳統的字樣就此有了新的延續,出現了讓三寶聲名遠播的英文字燈籠、更開始廣泛地與各種藝文活動合作。
馬唯庭開啟了在傳統燈籠寫上英文字的風潮
這次前來拼場的新生代插畫家-角斯,從妖怪畫到神明,著有《台灣妖怪地誌》及《寶島搜神記》,原以為是遵循傳統信仰的人,實則無道教信仰、也沒有祭祀習慣,全因探究風土民情而展開了搜神尋妖的繪畫歷程。說起擁有百年歷史的青山宮,其所供奉的靈安尊王也與地方有著緊密的關係。十九世紀剛結束械鬥的艋舺,爆發了一場傳說來自於蟾蜍精的瘟疫,於是飄洋過海從惠州請來了靈安尊王,不但平息了百年以前的病氣,馬唯庭補充:也在百年之後,減輕了SARS的疫情。
角斯向馬唯庭學習在燈籠的曲面上作畫
以靈安尊王為題,馬唯庭將承襲媽媽的招牌字體的燈籠寫予角斯,讓他續以繪之出這段屬於艋舺的傳奇。而燈籠點亮的不只是過去的神話,再注入了新生代的創意後,將綿延不絕地畫下每個時代專屬的記號。
三寶神明用品:台北市萬華區內江街168號